3.不宜明说的话要含糊其辞
在交际场合中,有些话不宜明说,此时,避而不答又是一种不尊重,那么,只有含糊其辞,让人摸不准意思,也抓不住把柄。
顾维钧曾担任驻美公使。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国际舞会,与他一起跳舞的美国小姐突然问他:“请问你是喜欢中国小姐呢还是美国小姐?”
这问题很不好答,若说喜欢中国小姐,势必得罪了舞伴。如果说喜欢美国小姐,又会有失中国公使的尊严。
顾维钧灵机一动,回答说:“不论中国小姐或美国小姐,只要喜欢我的人,我都喜欢她。”
模糊语言其实大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我们常说的“等一会儿”“大约在元旦前后”“有空一定来”等等,这样就避免了把话说死,留下很大的回旋空间。在外交上,使用模糊语言的机会更多。如“我们对×人的事态表示关注”“我们注意到了××的言论”等等,工作中也常用模糊语言,比如常听到的“最近”“多数同志”“基本满意”等等。这样一来,说话便具有很大的弹性,有时能帮你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