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谢祥皓:《庄子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88,第244页。
[49] 〔日〕汤川秀树:《创造力与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周林东译,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127页。
[50] 〔美〕F.卡普拉:《物理学之“道”》,朱润生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第31页。
[51]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39~40页。
[52] 竺可桢:《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1927),见席泽宗:《科学史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185页。
[53] 转引自(清)江慎修:《河洛精蕴》,孙国中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第5页。
[54] 转引自(清)江慎修:《河洛精蕴》,孙国中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第6页。
[55] (宋)朱熹注:《周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6] 葛瑞汉:《阴阳与关联思维的本质》,载艾兰等:《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第1~57页。
[57] 参见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