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苏交恶后的20世纪70年代,东北依然凭借着良好的发展基础领跑全国,并援建全国各类工业项目。在“三线建设”中,中国其他各地很大一部分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都来自东北。
高度的工业化、城市化,还为东北沉淀下了教育资源,即使到了当下,东北每万人中的科学家、工程师、在校大学生占比高居全国第一位。吉林有近六十个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辽宁有九百多家科研所、近八十所高等院校,更不用说黑龙江赫赫有名的哈工大了。可以说,东北是科研人才、熟练技术工人的重要培养基地。
以1916年“远东大铁路”的全线通车为起点,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积累,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东北步入了最辉煌的阶段,这也是东北人最硬气的时候。
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随着时间步入20世纪90年代,东北的情况好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全力扶持东北。同时,在那粗犷、浓烈、严峻的时代里,东北也同样扮演着“奶妈”的角色。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东北的对外输血也没有停止,甚至更加严重。1980年国家就开始对广东实行特殊的包税制,1980―1993年广东上缴国家税金200多亿,同时期的辽宁按老制度上缴利税1650亿,此外每年按计划调出大量资源产品供应全国。任何一场社会变革有收益也有成本,应该说东北是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