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贝多芬对此是很清楚的,他如此写,除了非常重视这部作品之外,很明显是从作品本身的体裁出发,希望承载着福音真理的音乐能够再次进入听者的心灵。这是有据可考的:贝多芬本人在信中明确表示,他的主要意图是“能够唤醒歌唱的人与听到歌唱的人的宗教感情,并使它能持久下去”。换言之,《庄严弥撒》起首这段题词是无法用于贝多芬晚期奏鸣曲或四重奏中的任何一首的(除了Op.132,他献给上帝的一首感恩颂歌)。行文至此,读者是否会怀疑,这是我们常常听到那位贝多芬吗?我有时就会思想,人们究竟面对着多少个贝多芬呢?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课本上、种种书本上已经看到了许多的贝多芬;想想自己中学的走廊上是否悬挂着作曲家的画像,下面写着他的名言呢?我们或许都熟悉“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贝多芬——耳聋的作曲家,经典的“自强不息”的题材;怀抱共和理想的贝多芬——准备将《第三交响曲》献给拿破仑,又在拿破仑称帝后抹去原题;在贵族面前故意表现出粗鲁的贝多芬,或是书写“永恒的爱人”,却在无意间设下重重迷团的贝多芬。然而,“虔诚的基督徒贝多芬”的形象似乎并不那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