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名由来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约在秦昭王三十八年(前 269),范雎因避难由魏入秦。秦昭王知其能,遂以上宾相待,向他长跪而三问计。当时,秦欲统一天下。范雎在分析了秦王对外政策的失误之后,给秦昭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强大。秦昭王开始图谋并吞六国,统一中国,但在策略中实行近交远攻办法,准备联合并越过韩魏诸国而远征地处东海之滨的强齐。范雎认为秦昭王这样做是失策。他说,齐国国力强盛,离秦国又很远;出兵攻齐,还必须经过韩魏诸国。出兵少了,则不能给齐国造成致命的伤害;出兵多了,劳师远征,又会给秦国自身造成大的损失。作为国君,当然希望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的军队全体出动。但是这样韩、魏两国一定不会同意,并且秦国即使赢了,也无法得到齐国的土地。还不如反过来,远交近攻,派遣使者主动与相距较远的齐国结盟,而首先攻占身边的韩魏诸国。这样,灭一国就可得一国的土地,秦国就会越战越强大,大王的霸业就可以成功了。秦昭王采用了范雎的建议,此后远交近攻便成为秦逐步并吞六国的基本国策,而且最终达到了统一六国、建立秦帝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