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
《本经》中品
释名:细理石、寒水石。〔时珍曰〕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
集解:〔《别录》曰〕石膏生齐山山谷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
〔弘景曰〕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钱塘县,皆在地中,雨后时时自出,取之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块,用之不及彼也。《仙经》不须此。
〔恭曰〕石膏、方解石大体相似,而以未破为异。今市人皆以方解代石膏,未见有真石膏也。石膏生于石旁。其方解不因石而生,端然独处,大者如升,小者如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随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为石膏,疗风去热虽同,而解肌发汗不如真者。
〔《大明》曰〕石膏通亮,理如云母者上。又名方解石。
〔时珍曰〕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性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