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恶成善。(1)信力,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5)慧力,慧根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
(六)七觉分,又作七觉支、七觉意。(1)择法觉分,能拣择诸法的真伪;(2)精进觉分,修诸道法,无有间杂;(3)喜觉分,契悟真法,心得欢喜;(4)除觉分,能断除诸见烦恼;(5)舍觉分,能舍离所见念著之境;(6)定觉分,能觉了所发的禅定;(7)念觉分,能思维所修的道法。
(七)八正道,又作八圣道。(1)正见,能见真理;(2)正思维,心无邪念;(3)正语,言无虚妄;(4)正业,住于清净善业;(5)正命,依法乞食活命;(6)正精进,修诸道行,能无间杂;(7)正念,能专心忆念善法;(8)正定,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
第五章 戒律
一、戒的类别有哪些
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佛教的戒律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