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水滨,渐渐生出绿意,仿佛在迎接归来的客船。家中的小小梅树,应该长出了和门差不多高的枝干。一年将尽,那万家灯火,似在叫人快快回归故园。
词 评
“春浦”句,客中之景,谓可以归矣。“小梅”句,家中之景,谓待人归去。
——沈祖棻《宋词赏析》
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①。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②,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③,两处沉吟各自知。
说 明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姜夔约四十三岁,在临安(今杭州)。这年正月十五晚,姜夔自称“怕春寒”而没有出去赏灯,却做了一个梦,于是写下此词。从词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畏寒不出,而是怕触景伤情,再想起牵绊他一生、却无法在一起的合肥恋人。末二句可见其痴情。所谓“当初不合种相思”“人间别久不成悲”其实是反语。
●当初不合种相思
注 释
①肥水:也作“淝水”。源出今安徽合肥西南紫蓬山,东流经合肥入巢湖。
②丹青:指画像。
③红莲:指莲花灯。
译 文
肥水向东流去,没有停止之时。当初,就不该在那里埋下相思的种子。梦中她的身影,还不如画上分明;昏暗的梦境,又忽然被山鸟的啼声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