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长靿靴为官服
《唐书·韦斌传》:“朝会常大雪,在廷者皆振裾更立。斌不徙足,雪甚,几至靴。”
按:有靿方谓靴。“几至靴”者,言几至靴靿口也,谓雪深也。不然,靴已著地履雪矣,胡云“几至”?又,《唐书·李光弼传》:“将战,纳刀于靴曰:‘战,危事也。吾位三公,不可辱于贼。’”夫靿不长,那能容刀?又,《酉阳杂俎》:“张评事摸靴,得银一铤。”是可见唐时,无论朝服、军服,凡官家皆著长靿靴,已与清时同。清时固常装置杂物于靴靿内也。
唐靴皆黑色
《摭言》:“会高力士终以为李翰林脱乌皮六缝为耻,因谮之于贵妃。”又,唐人诗:“趁朝把笏著乌靴。”又,《灵鬼志》:“韶自外入,著黑介帻幽履。”是靴纯为黑色,自唐而已然也。
唐时制靴状况
颜真卿诗:“缝靴蜡线油涂锥,急逢龙背须且骑。”夫线蜡则滑而易抽,以油涂锥,亦取其滑而易入。以今日视之,似为迂拙,然古人工艺之坚实可想。
唐时避雨湿,不用舄用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