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书影
然王氏虽自许为仲尼之徒,而器度却很恢宏,故党派色彩不甚浓厚。他对于异派的佛、老并不排斥,且有相当的容纳。他说:佛不过是西方之教,适于西方之受用,中国学之反变坏了。他又说:长生神仙之道不必讲求,只要吾人修仁义、立孝悌已足了。[4]其持论中和或者由其修养得来,因为他是主张不偏不党、守乎中道的一个人,故曰:“天下之危,与天下安之;天下之失,与天下正之。千变万化,吾常守中焉。”(《周公篇》)
第三节 韩愈(768—824)
一 生活小史
韩愈字退之,本是邓州南阳人,因其先祖尝居昌黎,所以世称昌黎先生。他以代宗大历三年生于南阳,幼年孤苦,三岁便死了父母。初随伯兄韩会贬居岭表,十三岁伯兄又死,乃由贤嫂郑氏鞠养以至于成人。幼时处境既苦,天性又极笃厚,对于家庭感情所以极其深切,读他所祭十二郎文,便可以看出来。处境既坏,正所以磨砺此天才之人杰,虽无师传,卒以攻苦自奋,于六经百家无不通晓。韩氏本想以政治为生活的,二十五岁举进士第,以博学鸿词科三度试于吏部,皆不获选,可谓倒霉极了。后由节度使张建封辟为推官,始入政界,继而调为四门博士,从事教授生活。其后出为县令,入为国子博士者数次,但他总以才高受屈,愤懑不平的《进学解》就是在国子监当博士时作的。其后因《谏迎佛骨表》得祸,贬于潮州;不久改袁州刺史。其后又召入京来,为国子祭酒,即现今中央大学校长。其后以宣抚镇州有功,转拜吏部侍郎,后世又称他为韩吏部。不幸仅活了五十七岁就死了,时为穆宗长度四年。